-
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代开发票被定虚开犯罪,抓住这个申诉要点能改判!
近年来,随着四部委“打虚打骗” 专项行动的开展,废旧物资行业虚开刑事案件持续爆发,案件数量有增无减,且重刑适用率较高。经检索发现,中国裁判文书网2020年全年公开废旧物资企业犯危害税收征管罪90件,其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案件占据绝对多数,高达87件。在这90 起案件中,一审程序有66件,其中,被告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有23件,甚至1件被判处无期,重刑适用率超过了36%,而适用缓刑的案件有19件,缓刑适用率不足29%。囿于废旧物资行业经营的特殊性,源头供货散户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回收经营企业发生采购业务后不能进项抵扣的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进而衍生出了大量的挂靠、代开等行为。实践中对于经过一审、二审程序仍然认定构成虚开犯罪并处以重刑的,当事人多对判决结果存在异议。通过启动申诉程序维护其合法权益成为这些被告人合法救济的重要途径。本文华税律师结合代理废旧物资行业虚开案件的实务经验,对废旧物资行业虚开案件申诉程序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和实操要点予以解析,以供相关企业及个人参考。3777人浏览
-
某废旧物资企业自制凭证入账多年,税局责令换开发票补缴巨额税款
从政策脉络上看,废旧物资行业的经营模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对其增值税给予优惠也是一贯做法,体现了国家对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政策导向。但是,自2000年取消了增值税先征后返优惠、2008年进一步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后,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便陷入了缺少进项发票而承担较大增值税税负、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难以取得的困境。自2017年起,国内多个地区陆续爆发了废旧物资回收企业虚开犯罪案件,上下游牵扯企业众多,且涉案金额巨大,一旦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名成立,涉案企业、人员均需承担严重的刑事责任。由此,为了规避取得发票可能存在的虚开风险,近两年来,许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选择放弃取得进项发票、全额缴纳销售环节的增值税,仅以自制凭证入账进行成本扣除的做法。近期,部分地区税务机关开始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纳税情况开展清查,尤其关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问题。本期笔者结合多个相关咨询,就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税前扣除凭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废旧物资回收业务提供建议。3421人浏览
-
电力企业采购、产销环节的涉税风险分析与防范建议
电力公司在采购环节可能面临供货商没有资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和企业所得税成本扣除的困境;在产销环节,“富余票”和代电销售的形式又容易涉及虚开风险。从企业角度出发,如何识别这些风险,并结合税务合规的要求,通过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遏制虚开问题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就电力行业涉及的虚开风险做出系统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3819人浏览
-
多家企业违规节税遭稽查,互联网财税平台五大风险业务模式解析
在上周的文章中,笔者对互联网财税平台涉税风险爆发的八大导火索进行了盘点。不过,所谓“导火索”属于“外因”,真正暗藏涉税风险的,还是互联网财税平台当前的五类业务模式。我们知道,互联网财税平台依托网络,业务范围面向全国各地,客户数量众多,如果业务合规不到位,则偷逃税和虚开的风险更容易爆发。因此,本文就互联网财税平台的五种风险业务模式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思路,以飨读者。3442人浏览
-
房企未取得金融机构贷款发票,利息支出能否据实扣除?
房地产项目开发初始成本高,前期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很多企业自有资金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由于金融机构贷款审批严格,为保证项目正常进行,企业不得不通过其他融资渠道拓宽资金来源。但按照现行税法规则,在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已发生的利息支出视情形分别适用不同的扣除方法。纳税人应当切实把握利息支出扣除的范围与条件,以确保最大限度地享受扣除权益。4195人浏览
-
“阴阳合同”股权转让,电力公司定性偷税被处罚,负责人员构成逃税罪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重点能源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更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电力公司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及的税费申报是近年来税务机关关注的重点。各地税务局陆续下发文件要求股权转让时需经过税务核查。不按规定申报或者隐瞒收入,将会被认定为偷逃税行为,面临罚款或刑事处罚。电力公司股权转让时,需要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和投资成本,否则可能会引起税务机关的调整或质疑。这些都会影响电力公司的实际收益和现金流。笔者拟结合实际案例和电力行业股权转让特点,对可能涉及的涉税问题进行分析。4015人浏览
-
2022年全国税务行政要案盘点与大数据观察
2022年,我国的税收政策“减”字当头,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盘活企业现金流,提振经济发展速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从多角度、全方位对重点行业、人群予以关照: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缓解了实体企业资金短缺压力;运输、科技、快递等行业的缓减免政策降低了特定行业的负担;新的个税专项扣除和个人养老金个税政策的出台关照生育、养老等重点问题……为了保障税收政策落到实处,2022年的税收监管在多部门协作、税收大数据的助力下进一步得到加强,整治网络文娱行业、加强投资监管、严厉打击骗取留抵退税等等,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本文通过对国家税务总局及地方税务机关2022年的涉税案件、数据进行盘点,一窥2022年税收风险的来源和成因,以对企业在2023年加强税务合规提供建议。5317人浏览
-
互联网财税平台屡发涉税大案,风险爆发八大导火索不得不防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行业探寻新的发展方向,但其中暗藏的风险也随之而来。传统的税务咨询、策划及代理记账服务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得以跨越地域的限制,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在此基础上,互联网财税平台应运而生,其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为宗旨,但相应手段游离在合法与非法的灰色地带。随着近年来地方税收政策的清理,互联网财税平台的活动空间已被大大压缩,相应的涉税风险不断走高。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互联网财税平台风险爆发的原因,旨在为平台指出风险,以加强自查合规的工作。3431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