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行业亿元大案频发,涉及多税种、多环节税收风险
煤炭行业多年来作为国家重要能源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石,国家多次运用税收政策手段对煤炭行业进行调控,如2022年为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而推行了煤炭进口零关税的政策。与此同时,煤炭行业也是涉税问题爆发的重灾区,一直以来都是税务稽查的重点,国家多次强调加强对于煤炭等重点领域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此前开展的煤炭行业倒查二十年的行动使得煤炭企业对涉税合规提起“十二分”的警惕。近年来,不仅针对煤炭行业虚开问题的打击持续存在,行业多税种的偷税问题也相继受到税务机关的关注。3506人浏览
-
重磅:医药反腐风暴来袭,虚构“营销费用”套现行贿或引爆行业税务“雷区”
自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集中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会议召开以来,中央纪委监委也同步配合开展全国医疗领域反腐问题动员部署。反腐工作之下,近期多家医院院长及药企负责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大量学术会议被暂停或延期,上市医药企业市值下跌,ipo暂停或者被否,甚至某著名药企摘牌退市。在反腐的大背景下,大量药企销售费用中的“灰色地带”被揭开,税务合规性面临质疑,反腐过程中或可预见牵涉税收行政、刑事责任。本文将从反腐趋势下观察医药企业监管新动向,分析医药企业税务风险点,为接下来医药企业应对税务检查提供建议,以供读者飨食。3494人浏览
-
反腐升级波及诸多医药上市公司,税务合规成为应对多重法律风险的关键环节
“两票制”全面推行后,医药领域传统过票模式土崩瓦解,随之产生了CSO、CSP等新业态组织加入到医药购销环节中来。事实上,医药行业带金销售、商业贿赂的现象不改变,药企的虚开、偷税行为也难以有效遏制,税务方面对医药行业的严厉监管一定程度上也更促进该领域腐败问题、税务问题不断隐蔽、变异、升级。由于上市公司负有披露自身财务、经营状况的义务,上市药企的成本费用列支异常更易被监督,虚开、偷税问题更是交易所、税务共同关注的风险。目前,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已经展开,上市公司须更加注重业务真实、税务合规,避免涉税风险进一步牵连IPO折戟或摘牌退市。3570人浏览
-
多家企业被取消高新资格,面临严峻涉税风险
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升级发展,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企业,能够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税率式优惠,同时享受亏损结转年限延长等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近些年来,多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监督管理工作,陆续发布多份取消企业高新资格的公告,企业面临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甚至偷逃税的风险。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要求出发,列举实践中常见的被取消高新资格的情形,以提示风险,供读者参考。8550人浏览
-
房开成本费用未取得发票的,土地增值税清算时能否扣除?
在税务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土地增值税成本费用的扣除关注“扣除凭证”和“实际发生”两个要点。相比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实质重于形式”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要求,土地增值税成本费用的扣除口径偏窄。本文将从扣除凭证角度出发,对土地增值税成本费用扣除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要求、范围和后果进行对比,揭示现行制度条件下未取得扣除凭证或扣除凭证不合规的土地增值税清算风险及其化解方法。3156人浏览
-
多名上市药企负责人被留置,销售费用涉税违规成药企ipo拦路虎
自医药行业反腐工作开展以来,多家医药上市公司实控人因涉嫌腐败被监察委留置,证监会对多家医药企业虚假陈述问题开展立案调查。震荡之下,A股医药相关板块领跌甚至跌停,多家拟上市药企因销售费用过高且缺乏合理性,ipo按下暂停键或是终止键。上交所,北交所也纷纷下发《发行上市审核动态》要求中介机构重点关注销售费用的核查。有鉴于此,本文将以目前医疗行业反腐工作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角度出发,总结药企上市ipo审核营销费用及税务合规要点并提出应对之策,助力医药企业健康经营发展。3153人浏览
-
实案:停止出口退税权、重大税务处理决定未经听证,法院确认违法
税务行政处罚、处理等行政行为对纳税人有着极为重大的不利影响,在行政程序中,纳税人虽然可以提出陈述申辩意见,但毕竟是仅提交书面材料,审理部门缺乏直接与纳税人沟通的渠道。然而,税务决定一旦作出,势必会对纳税人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根据《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仅有较大税额罚款可以申请听证,除此之外,如没收违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等处罚,以及重大税务处理决定,均无听证的规定。在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颁布后,听证相关的争议日益增多。本文结合两则法院支持纳税人听证申请的案件为例,对税务听证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三点建议,以飨读者。3341人浏览
-
取得油品发票被定性虚开,运输企业进项不足税负痛点何解?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公告送达了两家海运公司的《税务处理决定书》,认定其作为无船承运人,存在大量虚开的非成品油发票,与正常的无船承运经营模式不符,遂将其取得的油品发票定性虚开,要求上述企业分别补缴税款1616.9万元和1618.8万元,并加收滞纳金。两起案例模式基本一致,本文拟结合其中一起案例,分析运输企业取得油品发票作为进项和成本的涉税风险及其应对策略。3469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