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疫物资采购单位如何妥善应对税务稽查?
上期,我们针对防疫物资供应链的整体情况及链条中各方主体面临的税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其中,防疫物资采购单位因上游企业被定性虚开面临纳税调整及偷税的法律风险。实务中,受票方因开票方存在问题而受牵连的案件不在少数,若不能有效地应对税务稽查,不仅将承担巨额的经济损失,还面临纳税信用降级、声誉毁损等无形损失。本文拟为采购单位应对税务稽查提供建议。1669人浏览
-
自然人代开发票税案频发,开票方与受票方均需谨慎
今年以来,自然人代开发票相关的税务案件频发,涉案主体既有受票方企业,也有开票方自然人。对开票方而言,代开发票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税款,否则将会面临偷税甚至逃税罪等风险;对接受自然人提供劳务、服务的受票方企业而言,能否取得代开的发票、取得的发票是否合法合规等问题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梳理在不同情形之下,开票方与受票方所面临的风险,以帮助企业提高税务合规度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761人浏览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生效,再生资源企业取得财政奖补面临哪些风险?
2024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83号)(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公平竞争审查的审查对象、审查标准、审查机制及监督保障等,填补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立法空白。其中,《条例》第二章为地方政府制订财政奖补政策制定了审查标准,这也提示取得财政奖补的企业应当关注其所享受政策措施的合规性。财政奖补政策对于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合规性与稳定性将对再生资源企业的业务模式产生影响。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时期,再生资源企业应当结合《条例》相关规定梳理潜在风险,积极适应新的发展模式。2998人浏览
-
仅有“低值高报”不必然等于骗税,实案解析骗取出口退税罪核心要件
2024年3月,“两高”在公布备受瞩目的《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同时,一同公布了八起典型案例,其中石某某通过低值高报进行骗税的案件对明确出口退税罪与非罪的界定具有示范意义。近期,实践中又爆发了多起低值高报骗税案件。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石某某骗税案件进行分析,剖析频发的低值高报类骗税案件的核心,并给出低值高报类骗税案件抗辩的思路,以飨读者。3297人浏览
-
农产品屡涉骗取出口退税,出口企业虚开骗税风险不得不防
由于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以及农产品收购发票“自开自抵”的特性,实践中填列不合规、恶意虚开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也爆发了大量涉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虚开骗税案件。在两高严打严抓涉税类犯罪的背景下,出口企业应如何有效防控涉税风险?本文将以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入两种常见出口模式及其风险所在,并根据以往办案经验给出有效降低涉税风险的建议。2479人浏览
-
最新案例激活骗税罪“沉睡条款”:这些税款不计入犯罪数额
《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二款规定,骗取自己所缴纳的税款按逃税罪处理。但实务领域对何谓“所缴纳的税款”存在较大争议,导致在部分案件计算涉案金额以及确定罪名时,办案机关和涉案人员理解差异巨大,争纷难止。笔者近日观察到宁波检察发布了一起骗取出口退税典型案例,检察机关明确适用《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二款,并指出“案件中已缴纳部分的税款应从骗取出口退税罪犯罪金额中予以扣除”。该案对界定“所缴纳的税款”有一定实践意义,但不可否认仍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明确。本文将以该案为切入口,深入剖析并阐述笔者观点,以飨读者。1843人浏览
-
新政之下,识别风险是再生资源行业税务合规的第一步
2024年2月9日,国务院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2024年3月7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再生资源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随着“反向开票”新政的落地及严查违规返税等问题,再生资源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华税将推出系列再生资源行业税务合规文章,本系列将以再生资源行业细分品类的业务模式为基础,结合近几年行业税务新政,分析拆解上下游链条中关键节点的涉税风险,从而帮助纳税人明确业务调整及税务合规的方向。作为再生资源行业税务合规系列的开篇,本文将对“散户—回收”“回收—利废”“利废—购销/生产”三个环节的典型税务风险进行概括总结,为企业识别自身税务风险提供参考。3562人浏览
-
持续清理违规税收优惠和财政返还,企业应当如何应对?
今年以来,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等多部门明确要求严查各地出台的违规税收优惠、财政返还政策,江西、浙江、山西、天津等地响应中央指导意见,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地方税收优惠、财政返还政策的清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对相关民营企业产生了极大冲击。基于此,本文将结合近期各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系统解读违规税收优惠、财政返还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分析对相关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3521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