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货运政策延长2年!改革以来涉税风险解决了么?
2021年12月31日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将有效期届满的《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再延长两年。从无车承运到网络货运,这种新型交通运输业务已经经过了6年多的探索、发展与改革,但是一些不规范现象仍然没有根治,网络货运平台、物流中介平台大案要案时有曝光,其中涉税涉票风险依然严峻。本文将与读者分析网络货运行业面临的困境与难题。3618人浏览
-
虚开发票不产生纳税义务,不需要缴税?解读虚开税款损失的根源
在虚开案件中,如何认定国家税款损失,始终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近日,长沙市税务局公布了6起税务稽查案例,认定6家公司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无真实生产经营业务,本质上没有增值税应税行为发生,因此不产生相应的增值税纳税义务,虚开的增值税发票不缴纳增值税。本文将以此切入,分析虚开案件中,国家税款损失的根源。2358人浏览
-
带头蹄尾就不算猪白条?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暗藏涉税风险
自2012年以来,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多个行业开展了,目前处在授权各省自行选择试点的产品范围阶段。在实务中发现,地方有权自主划定可以适用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政策的农产品的范围,但这些规定都较为粗疏,对于一项产品是否属于核定扣除的范围,一省内的税务机关、纳税人之间的解释和认知会存在偏差,这就导致纳税人适用核定扣除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招致核定扣除的适用被税务机关否认,从而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乃至于面临偷逃税的风险。3094人浏览
-
清算后土地增值税为零,对前期未预缴税款能否加征滞纳金
近日,华税律师接到税务咨询,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竣工验收之后预计清算土地增值税为0,遂向地方政府申请暂不申报缴纳预征土地增值税并得到了许可。后随着税务机关合并改革,合并后的税务机关否认了之前确认纳税人暂不申报预缴的认定,要求纳税人就未预缴的行为缴纳滞纳金。问题在于,清算土地增值税为已经0,是否还要缴纳滞纳金?改革前的税务机关的行为,又能否构成纳税人的合理的信赖利益呢?2519人浏览
-
实案分析如实代开的虚开认定标准,解读代开行为中的风险与对策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复函、指导性案例的明确,挂靠、如实代开行为因没有造成税款损失而不在被认定为虚开犯罪行为。但是,实践中对于“如实代开”行为的认定,口径依然较窄。面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属于“如实代开”的主张,司法机关是如何认定实际的交易模式、以何种理由予以否认、有无辩护空间,值得研究。2268人浏览
-
虚开发票支付工资获刑,薪酬税筹划的三大涉税风险
很多企业尤其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在发放工资时,要求员工提供不低于工资数额的发票,一方面是出于帮助员工规避个人所得税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虚增企业成本,增加税前扣除。近期,某企业因接受虚开发票列支工资获判,法院认定企业构成虚开发票罪,判处主要责任人有期徒刑2年6个月。事实上,发票换工资已经成为规避薪酬税的公开秘密,其特点在于本身不合法、合规,完全押宝在税务机关的稽查力度,隐藏着严重的行政、刑事风险。2483人浏览
-
青海上海等地平台经济频繁暴雷,财税企服平台如何隔离虚开刑责
疫情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财税、灵活用工、网络货运、云众包等新型业态更是乘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东风而迅速发展。但是,资本无序扩张埋下隐患,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合规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尤其税务合规方面应引起重视。而在这个由无序到规范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外衣从事违法犯罪行为而对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平台在经营过程中的不合规行为也逐步曝光。本文将以近期案例为切入,分析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下税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以飨读者。2065人浏览
-
违规“筹划”取得发票被定虚开,企业缺少进项应如何应对?
因为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大多伴随着资金回流的现象,所以税务机关在处理该类案件时,对资金流转特别关注,但是,只要有资金回流表象行为就一定属于虚开吗?如果企业确实难以取得进项发票,企业该如何应对?在税务机关严厉打击虚开案件的情势下,企业又该如何开展风险防范呢?2158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