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严查招商引资税收洼地和违规返税乱象
2024年1月11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了2023年审计工作并研究部署2024年的审计重点。会议要求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在2024年做好六个方面审计工作,其中首次提出要“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中违规出台小政策、形成税收洼地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返税乱象”。财政奖励、财政返还作为各地招商引资的主要政策抓手,近年来面临合理性及合法性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一些深度依赖财政奖补政策的行业和新兴业态将会受到巨大影响。本文结合审计、税务部门披露的违规返税案件,揭示再生资源、网络货运、灵活用工以及招商引资产业园区等行业领域存在的涉税风险。4108人浏览
-
外汇线索牵出巨额骗税案,七部委常态化打击骗税背景下应做好退税合规
近日,最高检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惩治涉外汇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两起案例与通过非法买卖外汇骗取出口退税有关。实践中,办案机关在打击地下钱庄外汇交易中发现骗税线索,进而实现全链条打击犯罪。非法买卖外汇作为骗取出口退税关键环节,为境内外资金循环提供了支持,扰乱了经济秩序,但并不必然推导出提供外汇帮助构成骗税罪。有鉴于此,本文从公布的两起骗税案件出发,分析外汇信息异常为何成为骗税案件爆发的导火索,并针对性提出抗辩要点,供读者参考。2630人浏览
-
自然人通过不同方式取得股权,股权原值如何确认?
近日,某拟上市公司因高管转让股权未缴纳个人所得税,被深交所质询。2021年4月29日,“以税收风险为导向,精准实施税务监管”一文明确要重点查处高收入人群股权转让领域的涉税违法行为。自此,自然人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对收入、成本等确认不当,极易引发税务风险。本文拟结合一起案例,对自然人股东通过增资、受让和转增股本等方式取得的股权如何确认股权原值的问题作出明确。4441人浏览
-
实案解析:应税行为被撤销后已缴税款是否应退回?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税收征管法》释义对该条的情形归纳为“理解税法错误、计算错误、错用税率、调高税额或财务技术处理失当等各种原因”。即《税收征管法》及其释义仅就“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的退税进行了规定,只涵盖了自始无法律依据导致的多缴税款的情形,未对应税行为被撤销等情形产生的多缴税款退税问题作出规定。实践中,对于应税行为被撤销后的已缴税款是否应退回问题存在诸多争议,本文笔者将引用两则案例,解析应税行为被撤销后已缴税款的退税问题,供读者参考。3806人浏览
-
虚接受直播平台发票又对外虚开被查,盘点直播行业涉税风险
今年7月,福州市税务局以公告方式送达一则《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机关认定涉案公司取得北京某公司发票虚列成本,又短时间内对外暴力开票,对涉案公司开出的发票定性为虚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直播行业异军突起,但部分直播平台、网络主播、MCN机构等主体在经营发展中未充分关注税务合规,导致涉税风险激增。有鉴于此,本文以该案例为出发点,分析网络直播行业各方主体的涉税风险,并提出税务合规建议,供读者参考。3352人浏览
-
四起案例分析股东从公司借款长期不还的税务风险
2003年7月1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将“个人股东借款长期不还”视同股息红利分配,征收个人所得税。该文件虽然已经生效20多年,但在执行中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尤其在借款人范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判断、与《公司法》“无利不分”制度的衔接以及借款后跨年度还款的应否征税或退税等问题上,各地税务机关存在不同认识。本文拟结合四起案例,对158号文在适用过程中的争议作出分析,并为纳税人应对相关风险提出建议。2878人浏览
-
两部门新规!羁押必要性审查迎来重大修订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刑事诉讼法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一项有效救济途径。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评估工作规定》(简称《工作规定》),对目前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完善,进一步贯彻“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本文就该规定的变化以及对涉税犯罪的影响予以解读,以供读者参考。2732人浏览
-
某地公开网络货运虚开大案,三大疑点悬而未决不应过早“盖棺定论”
网络货运平台作为新兴的道路交通运输模式,自诞生以来就围绕着涉税风险。近期,某省又公布了一起尚在审查阶段的网络货运大案,涉案价税总额超过20余亿元,波及全国近30个省市区,涉及受票单位500余家。该案金额巨大,波及范围广,如果坐实上述指控,则该平台面临极重的刑事责任。不过,笔者通过分析该则新闻,结合过去办理的有关运输行业的案例,认为运输行业尤其是网络货运行业涉嫌虚开案件的办理中还存在3个疑点。本文即以上述这个案子为引例,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展开分析和探讨,建议相关部门在公开案件时应谨慎定性,在司法判决前不应“盖棺定论”。2414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