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案解析:为享受地方财政返还而增设购销环节不构成虚开犯罪
“两票制”实施以前,医药企业多见在购销链条中增加交易环节以提高药品价格,并取得销售返利的现象。除了医药企业外,许多贸易企业也会采取先将货物销售给享受地方政策的企业,然后再由该企业对外销售的方式,为关联企业增加业绩或者享受财政返还。实践中,许多办案机关对这些中间增加购销环节持有否定的态度,认定可能构成虚开。有鉴于此,笔者结合一起医药企业增加购销环节被指控虚开的无罪案例,对业务真实性、资金回流及税款损失的认定予以分析,以飨读者。2798人浏览
-
《公司法》修订给高净值股东带来的七大税务风险(上篇)
2023年12月29日,《公司法》迎来第六次修订,并将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相较于现行规定,新《公司法》主要在公司资本制度、公司组织机构、股东权责分配、公司设立及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同时对股东的相关责任加以明确。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净值股东选择提前规划主动减资、对外转让股权、注销公司,以应对新《公司法》生效后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然而,这些行为都蕴含着较高的税务风险,如规划不当,对税务问题关注不足,则容易引发股东税务危机。本文拟对新《公司法》背景下,股东减资和注销、股转、非货币资产出资等行为可能给高净值股东带来的税收风险进行剖析,望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有益借鉴。3803人浏览
-
关税法拟删除清税前置条款,行政复议发挥化解纠纷主渠道作用
2023年10月20日,《关税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于2023年12月29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征求意见期限已结束,预计将在今年进行二次审议。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关税法(草案)》第六十五条删除了征税事项的清税前置条款,仅要求执行“先复议、后诉讼”的救济顺序。这一变化比2015年《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更进一步。有鉴于此,本文从分析《关税法(草案)》第六十五条的变化为出发点,解读其对《税收征收管理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新《行政复议法》修改亮点,预测2024年税务行政复议案件数量或将陡增,更加发挥化解纠纷的实质性作用。2239人浏览
-
从上市公司补缴三千万滞纳金看纳税义务消灭滞纳金不清零的四种情形
近日,某上市公司发布一则公告,称公司于2020年收到稽查局出具的《税务处理决定书》,要求公司补缴税款滞纳金共计3514万元,其中,涉及税款仅18万元。公司因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受到了上交所的监管关注。本文拟结合该公司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的情况,进一步指出并分析四种可能造成仅加收滞纳金而不补税的情形。3019人浏览
-
实案解析:未按规定时限开具发票的四类常见风险
在“以票控税”的征管模式下,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各市场交易主体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付款方而言,发票是其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的法定凭证,也是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凭证;对于收款方而言,开具发票是其申报收入、计算销项税额的依据之一,未及时、足额开具发票的行为破坏了国家发票管理秩序,具有隐匿收入、偷逃税的风险。本文以案例展现的形式,剖析实践中未按规定时限开具发票的四类常见风险,供读者参考。2612人浏览
-
2024全国税务工作会议部署新年工作,企业税务合规应重视这五个方面
1月24-25日,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了2023年税务工作,部署了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在2023年,税务部门取得了许多监管改革成果,例如最高法、市监总局加入八部门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智慧税务建设、税收大数据应用不断得到推进等等。同时,会议对2024年税务部门作了具体要求,其中第二部分“站位全局谋发展,坚定不移发挥和拓展提升税务部门职能作用”,重点对税务监管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税务监管改革趋势和实践观察,分析揭示重点行业领域2024年的涉税风险变化和挑战。2820人浏览
-
福建一公司茶叶出口骗税2600万,农产品为何屡涉骗取出口退税?
在骗取出口退税的案件当中,农产品始终是绕不开、躲不过的一个话题。近期,又爆发了多家出口企业因农产品问题,被定性为骗取出口退税,甚至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中,风险始终围绕着农产品收购发票爆发。在实践中,存在一些收购企业没有合规填列发票信息,导致农产品收购发票被认定为虚开,最终牵连至出口企业。为此,本案通过一起骗取出口退税的案件切入,分析农产品屡涉骗税风险的成因及其应对,以飨读者。2946人浏览
-
税务律师解读:新《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发布,五大修订内容值得关注
2023年7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新修改的《发票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作为配套规章亟待修订。2024年1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6号),为了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衔接,明确了电子发票管理、虚开发票、以其他凭证替代发票使用等纳税人关心的事项。本文通过分析新《实施细则》的规定,以期明晰征纳双方、用票人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权利义务,更好地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3321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