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案观察:开票方构成虚开犯罪判无期,受票方以非法购买判缓刑!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四种行为模式。但在具体案例中,开票方与受票方是否必然同罪?为什么部分案件中开票方构成虚开,但受票方不构成虚开?本篇通过两则开票方、受票方对应案例,以此探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中不同主体的责任认定,以及在实务中,受票企业在日常交易中应如何防范虚开发票的风险,以飨读者。4324人浏览
-
最高检释放刑事合规积极信号,展望2023年涉税犯罪企业合规动向
日前,最高检在答记者问时发布了涉案企业合规整改的数据及最新动向,截至2022年12月,全国范围内共办理合规案件5150件,对于整改合规的1498家企业、3051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数据表明,刑事合规充分发挥了挽救实体企业的制度功能,敦促企业从犯罪道路上回归正途,尽可能消除犯罪带来的不利影响。发布会上,最高检负责人还就涉案企业合规政策的适用范围、程序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表述,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本文结合涉税犯罪的刑事合规特点,对接下来的涉税犯罪企业合规动向予以展望。2565人浏览
-
涉税中介涉嫌虚开案件频发,财税服务行业税务风险全解
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六部门联合打击机制在查处团伙式、跨区域、虚开发票违法犯罪行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曝光了7起涉税案件。其中,一起税警联合行动,查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成功捣毁两个虚开发票犯罪窝点。该案中,2名涉税中介人员通过提供财务记账服务、编造财务数据资料等方式,在没有真实业务发生的情况下,直接设立或帮助相关空壳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12.32亿元,获刑3年至11年不等。作为涉税专业服务的提供者,涉税中介面临着日趋严格的监管和税收风险责任,应当诚信经营,依法依规执业,谨慎防范涉税风险。2912人浏览
-
电力企业采购、产销环节的涉税风险分析与防范建议
电力公司在采购环节可能面临供货商没有资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和企业所得税成本扣除的困境;在产销环节,“富余票”和代电销售的形式又容易涉及虚开风险。从企业角度出发,如何识别这些风险,并结合税务合规的要求,通过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遏制虚开问题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就电力行业涉及的虚开风险做出系统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3371人浏览
-
股权收购遭遇合同诈骗,受让方代扣缴税款可否退回?
税法作为二次评价,须以民事法律关系为基础,因此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也会导致税收法律关系的变化。但是,税法作为单独的领域法,纳税义务的形成及其变动有自身法定的征税要件予以规制,且通过实质课税原则可以对民法外观予以穿透,因此税法与民法的关系又并非“亦步亦趋”,而是具备相当的独立性。在两种法律规范的碰撞下,就会产生许多争议,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民事法律关系无效或者被撤销后,是否能够申请退税。最近,发生了一起股权转让协议涉嫌合同诈骗罪,扣缴义务人申请退税的案例,本文结合目前的税法规定,对该问题初步讨论可行路径,以供读者参考。2884人浏览
-
石化企业因过票被追究刑责后税务机关还能否追究行政责任
近日,浙江省税务局发布了一批税务处理决定书。其中,一起团伙控制空壳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值得关注。该案属于“配票流通”的开票模式,涉案企业对外虚开近7亿,金华中院对该虚开行为作出判决后,国家税务总局舟山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又针对该虚开行为作出了税务处理决定,责令涉案企业限期进行账务调整。本文拟在梳理案情的基础上,剖析本案在税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上的程序合法性。3313人浏览
-
公司上市前个人股东股权变动税收筹划的风险及争议解决
为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拟上市公司需要按照上市方案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尤其对有限责任公司而言,还需要进行股份改制。随着注册制在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间全面推广,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包容,但发行人仍需确保其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以及相关信息披露要求,对监管部门围绕主体资格、历史沿革、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税务风险等方面的问询作出回应。其中,公司上市前,个人股东股权变动的税务风险部分根植于其持股方式,为避免因构成严重税务行政处罚或存在涉税刑事风险而使企业无法上市,企业在股权架构的设计与搭建上需慎之又慎。3799人浏览
-
多名主播偷税被罚,主播及直播平台如何防范涉税风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民众对影音娱乐的需求日益丰富,催生了庞大的网络文娱行业。依托于各类直播平台,一大批数量可观的网络主播在互联网上实现个人价值,也通过观众的打赏、直播带货等途径获得了可观的财富。然而,部分网络主播缺乏税务合规的意识,未能按时足额地履行自己的纳税义务,甚至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避税乃至偷逃税,加之网络文娱行业刚刚兴起之时缺乏税务监管,从而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流失,此类问题业已引起国家税务总局及网信部门、工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已经曝光了多起主播偷税的案件。近期,各地又陆续爆发了几起主播偷税的案例,本文对主播偷税案件中的核心问题及“转换收入性质”予以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涉税风险及其应对。4202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