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税务总局公示案例解读出口退税风险五大导火索
骗取出口退税违法犯罪行为因会对国家的税款造成巨额损失,损害出口税收管理秩序,一直以来是重点打击的对象。同时,骗取出口退税的行政、刑事责任也极重。轻则暂停出口退税权,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重则面临最高无期徒刑的刑事责任。为了更好的加强广大外贸行业的企业合规,做到防患于未然,本文研究了国家税务总局2022年以来公示的骗取出口退税的案件,对案件爆发的原因、导火索予以总结,以供读者参考。6806人浏览
-
多地法院推进刑事合规改革,涉税犯罪企业、企业家可免于刑事处罚!
因我国现代税法制度建立的时间晚,大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于税务合规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涉税犯罪也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拦路虎”,许多实体企业因涉嫌逃税、虚开被判处刑罚。2022年4月以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导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办理多起涉及合规整改的案件,我们注意到此前由检察机关主导的合规改革因缺乏法院参与,存在一些实践中的问题: 1、检察机关仅有“相对不起诉”的单一结案方式,对可能判处10年以上的重罪不轻易开展合规整改。由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刑期高,多无法开展合规,不利于挽救实体企业。 2、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期限太短,存在涉案企业未及时提起合规申请,或者企业在期限内不能完成整改的情况,最终只能诉至法院。 3、在审判阶段,对企业提出合规整改的意愿、对检察机关基于合规整改情节提出的突破法定刑或缓刑的量刑建议,法院缺乏适用的政策依据。 目前,刑事合规向审判阶段延伸将着力解决上述问题,有利于挽救实体企业。实践中,已有法院在审判阶段通过合规下达了“免予刑事处罚”的判决。应注意到的是,企业在涉税犯罪方面存在一些独有的问题,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予以细化。本文首先汇总分析现行的试点政策,然后就法院参与合规与检察院有什么不同这一角度出发,对现行试点进行解读。4429人浏览
-
“公司变合伙”未清算税款,税务机关能否追征?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合伙企业”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搭建员工持股平台的常见架构安排。自2022年11月以来,多地税务机关对“公司变合伙”过程中未进行清算的行为进行检查,近日某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公司在其持股平台组织形式变换中因未清算税费而面临巨额补税的消息再度引发对“公司变合伙”合规问题的热议。“公司变合伙”在工商及税务上是否要求清算,对于组织形式转换过程中的未缴税费,税务机关是否有权追征、应当向谁追征?本文将探讨分析上述问题,以供参考。4428人浏览
-
实案观察:开票方构成虚开犯罪判无期,受票方以非法购买判缓刑!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四种行为模式。但在具体案例中,开票方与受票方是否必然同罪?为什么部分案件中开票方构成虚开,但受票方不构成虚开?本篇通过两则开票方、受票方对应案例,以此探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中不同主体的责任认定,以及在实务中,受票企业在日常交易中应如何防范虚开发票的风险,以飨读者。2996人浏览
-
一文总览:税收的严监管给高净值人士带来哪些涉税风险?
近年来,针对个人所得税纳税监管持续引发热议,逐渐有发展为增值税、企税、个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趋势。其中高净值人士的个人所得税税收问题成为国家重点关注对象。高净值人士承担着沉重的税负压力,且有足够的资源协助其进行税务筹划,但在监管事态逐步紧缩的当下,这些“筹划”可能引发巨大的税收风险。本文旨在阐明高净值人士可能涉及的税收风险,以飨读者。4929人浏览
-
辽宁税警联合破获千亿石化虚开大案,五大新型虚开涉税风险应关注!
成品油发票模块上线以来,石化行业涉税案件与税务风险等悄然转变,新型变票模式滋生的相关风险将波及整个产业链。近日,一起利用黑客技术手段虚开专票案宣判,主犯获刑12年。本文拟结合该案剖析石化行业目前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几点防范与应对建议,以使企业能将涉税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4491人浏览
-
固体废物出售给下游处置,被税局要求补缴环保税及滞纳金超五千万
由于多数生产型企业不具备符合标准的废物处置条件,一直采用“委托处置”方式进行处理,在“排污费”时代法律对此缺少硬性规定,但自2018年《环保税法》正式实施以来,税务机关已经针对此类生产型企业开具了多张巨额环保税罚单,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引起企业对于环保税合规的重视。一方面,由于环保税多是排污费的平移,其征收对象、范围、税额标准、计税依据并没有做较大的调整,企业在费改税之后并不会明显感觉到税负的增加,因此也并未引起重视。但另一方面,由于“费改税”后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呈加重趋势,此前排污收费制度刚性不足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违法违规风险。笔者从两个实务案例出发,通过对税企双方争议焦点进行剖析,对废物“委托处置”合规性进行系统分析,以飨读者。3521人浏览
-
上市公司持股平台拆除税收筹划的风险及争议解决
近日,员工持股平台“公司变合伙”被追缴税款25亿元引起广泛关注。搭建持股平台的初衷在于享受地方税收优惠节税的同时,维持上市公司的股权稳定性,但随着个税监管精准聚焦高收入人群,地方违规税收核定与财政返还政策广泛、深度清理,上市公司纷纷拆除各类持股平台。本文拟对上市公司拆除持股平台的四大涉税风险作出提示,纳税人应当引以为戒。5864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