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亿元黄金票案曝光:虚开、骗税全链条落网敲响警钟
我国黄金虽有部分应用于生产领域,但流入民间收藏则更多,而由于个人对发票,特别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需求小,导致销售方不开票的情形较为普遍,由此带来了“黄金票”虚开问题。这一问题在2014、15年较为高发,对此2015年上半年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打击利用黄金交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通知》以及相关的嫌疑企业名单,打击了一批黄金票虚开骗税案件,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时至今日,黄金票虚开骗税仍时有出现、屡禁不止。日前,央广网、新华网等媒体发布新闻报道一起典型黄金票虚开骗税案件,值得广大企业引以为戒。2733人浏览
-
权益性投资经营所得查账征收凸显合伙份额转让重复征税问题
2021年12月3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权益性投资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1号)。过去,尽管很多地方将合伙企业核定征收作为一种税收优惠对待,但其本质上属于征管方式,而这种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税制中存在的固有问题。在核定征收被禁止后,因税制瑕疵导致的问题逐渐凸显,其中合伙企业份额转让的重复征税问题尤为明显。2969人浏览
-
实案分析如实代开的虚开认定标准,解读代开行为中的风险与对策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复函、指导性案例的明确,挂靠、如实代开行为因没有造成税款损失而不在被认定为虚开犯罪行为。但是,实践中对于“如实代开”行为的认定,口径依然较窄。面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属于“如实代开”的主张,司法机关是如何认定实际的交易模式、以何种理由予以否认、有无辩护空间,值得研究。2273人浏览
-
从三起无罪案例解读骗取出口退税案的核心问题与辩护要点
我国外贸出口行业近年来持续增长,在税收方面,出口退税力度也日益加强。同时,国家对骗取出口退税的不法行为持续高压予以打击,以遏制外贸出口涉税犯罪、保证税收政策落到实处。近年来骗取出口退税案件频发,不乏刑事大案。但是在代理实务中,笔者发现司法机关在查处骗税刑案过程中亦存在疏漏。本文即通过三起案例,分析骗税罪的罪与非罪,探究构成骗税罪的核心要件与环节,同时对相应的辩护策略予以盘点,以供读者参考。2917人浏览
-
虚开发票支付工资获刑,薪酬税筹划的三大涉税风险
很多企业尤其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在发放工资时,要求员工提供不低于工资数额的发票,一方面是出于帮助员工规避个人所得税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虚增企业成本,增加税前扣除。近期,某企业因接受虚开发票列支工资获判,法院认定企业构成虚开发票罪,判处主要责任人有期徒刑2年6个月。事实上,发票换工资已经成为规避薪酬税的公开秘密,其特点在于本身不合法、合规,完全押宝在税务机关的稽查力度,隐藏着严重的行政、刑事风险。2486人浏览
-
青海上海等地平台经济频繁暴雷,财税企服平台如何隔离虚开刑责
疫情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财税、灵活用工、网络货运、云众包等新型业态更是乘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东风而迅速发展。但是,资本无序扩张埋下隐患,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合规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尤其税务合规方面应引起重视。而在这个由无序到规范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外衣从事违法犯罪行为而对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平台在经营过程中的不合规行为也逐步曝光。本文将以近期案例为切入,分析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下税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以飨读者。2068人浏览
-
违规“筹划”取得发票被定虚开,企业缺少进项应如何应对?
因为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大多伴随着资金回流的现象,所以税务机关在处理该类案件时,对资金流转特别关注,但是,只要有资金回流表象行为就一定属于虚开吗?如果企业确实难以取得进项发票,企业该如何应对?在税务机关严厉打击虚开案件的情势下,企业又该如何开展风险防范呢?2162人浏览
-
公司以无形资产作价投资入股增值税的征与不征
公司以无形资产作价投资入股增值税的征与不征3785人浏览